皮膚的細菌感染
-
簡介
皮膚的細菌感染相當常見,本篇僅簡單介紹常見的鏈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,包括impetigo、cellulitis、folliculitis等狀況。
Impetigo膿痂疹
-
常見的菌種:S.aureus;Streptococcus(較少)
-
小孩子常見的感染、小小的薄壁水泡、容易破裂
-
臉上容易看到破裂的水泡、黃色滲液、結痂(crust)
-
切片能夠看到subcorneal pustule (角質層下有膿)
-
治療:外用抗生素藥膏(ex. Fusidic acid)、口服抗生素
Erysipelas丹毒
-
比較表淺 (淺層真皮層、淋巴網)的感染
-
主要是beta-haemolytic streptococcus的感染
-
突然出現界線分明、紅腫熱痛的區塊→主要在臉部和四肢
Cellulitis蜂窩組織炎
-
比較深層(較深層真皮+皮下組織)的感染
-
以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表皮菌為主
-
通常皮膚先有受損(ex. 受傷、香港腳),之後導致軟組織感染
-
臨床表現
『紅腫熱痛』 (不會痛就不太像cellulitis)
發燒、淋巴結腫大、久治不癒要小心骨髓炎 -
蜂窩組織炎會破壞淋巴的回流,導致下肢回流變差、容易腫,也更容易反覆出現蜂窩組織炎(此時可考慮給長效penicillin預防)
-
治療:打antibiotics (要能cover GPC)
Necrotizing fasciitis壞死性筋膜炎
-
Group A streptococcus、葡萄球菌等都可以造成壞死性筋膜炎
-
此疾病進展快速,產生水泡、非常疼痛、甚至導致gangrene formation
(出現一些黑色的斑塊) -
患者會有toxic sign,容易變成sepsis甚至休克
-
治療:清瘡、給抗生素→沒有適當治療,可能會死亡!小心!
Folliculitis毛囊炎
-
常見的菌種:S. aureus
-
Folliculitis→毛囊的急性化膿性感染
Furuncle→毛囊和周邊組織的感染
Carbuncle→多個Furncle融合,形成深部的深部膿性腫塊 -
治療:給antibiotics、drainage、塗抗生素藥膏(Fucidine)
References
- 台北榮總皮膚科教學內容
- Roxburgh’s Common Skin Disease p45~p47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