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腦中風的評估與復健

    每日 Notes
    復健科 神經科 腦中風
    1
    1
    6016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評估重點

      (1) 認知功能→測MMSE

      (2) 全套NE:感覺、運動功能

      (3) 吞嚥功能評估

      (4) 語言功能評估→aphasia、dysarthria、dysphonia

      (5) Spasticity評估:Modified Ashworth Scale (MAS)

      • 注意力集中時,緊張時,其spasticity會增強(可和contracture區分)
      • Spasticity是velocity dependent,拉的速度越大,阻力越大,可和rigidity區分
      0 肌肉張力沒有增加
      1 肌肉張力稍微增加,被動移動時的最後一點有阻力
      1+ 肌肉張力稍微增加,被動移動時,阻力在關節活動的前1/2出現
      2 肌肉張力增加更多,被動移動時,過程中都可感覺有阻力
      3 肌肉張力增加很大,被動移動時,阻力都很強,不易移動
      4 基本上拉不開,已經類似contracture的狀態

      (6) 日常生活評估:FIM、Barthel index

      Brunstrom level

      Stage I Flaccid, 完全沒有動作產生、低肌肉張力
      Stage II Spasticity,開始產生張力;此時也能看到associated movement
      Stage III Synergy:肌肉張力最強的時期。開始有自主性的動作,分成flexor synergy和extensor synergy
      Stage IV Movement deviation from synergy。開始有獨立的動作出現,肌肉張力開始下降
      Stage V Relative independence from synergy,幾乎可以不受到synergic pattern的影響,可以做更多動作
      Stage VI Near normal:肌肉張力的狀態接近正常

      中風患者的復健

      (1) 盡量早期開始復健活動,需要多專科的合作

      (2) 痙攣控制:運動治療(拉關節)、神經阻斷術(Baclofen、肉毒桿菌)

      (3) 控制肩膀疼痛:止痛、抗發炎、運動治療(電療、擺位、控制痙攣)

      (4) 大小便控制:

      • 小便
        訓練排尿;藥物(逼尿肌hypersensitivity→給anticholinergic;若是內括約肌太緊→給α blocker);放置導尿管
      • 大便:定時排便,軟便劑,床邊馬桶等

      (5) 吞嚥與營養(見昨天的筆記)

      (6) 認知、語言與溝通:鼓勵表達與溝通、增加環境的刺激

      (7) 運動訓練

      傳統復健治療

      (1) 感覺動作控制訓練

      • 包含肌力訓練,關節活動度、平衡訓練、姿勢控制
      • 常用『工作導向動作訓練』→爬樓梯、用筷子、練精細動作
      • 本體覺神經肌肉誘發術:關節要有三個平面的運動(對角、螺旋)→用好手帶壞手運動!

      (2) 上肢治療手法

      • 上肢的自發性恢復通常比下肢慢
      • 重量拉力器(練上肢肌耐力);插棒組(練手眼協調);手搖車(肌耐力)等

      (3) 行走訓練→在平行桿內進行步行訓練與平衡

      (4) 心肺耐力訓練→跑步機、腳踏車

      (5) 神經肌肉電刺激

      • 針對三角肌、肩胛上肌電刺激→改善關節半脫位

      治療新趨勢

      • 侷限動作誘發治療:侷限好邊,患肢大量練習

      • 對稱性的動作訓練:利用肢體協同動作的特性,誘發associated movement

      • 鏡像訓練

        • 利用視覺得刺激誘發患側自主性的運動
        • 將鏡子放在患者中間,看健側的上肢運動,想像患肢的運動
      • 其他:身體重量支撐跑步訓練、機器人輔助動作治療、虛擬實境、體感覺電刺激等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