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造成的帕金森氏症
-
簡介
在藥物造成的動作障礙中,以drug induced parkinsonism (DIP)最為常見,主要因為藥物干擾dopamine受體,導致類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出現。
流行病學
- 實際的盛行率並不清楚,因為容易和帕金森氏症搞混
- risk factor:年齡(因為年齡大者、dopamine分泌↓)、女性、基因
造成DIP的常見藥物
(1) 抗精神病藥物(antipsychotic)
-
typical antipsychotic會抑制dopamine的作用,因此非常高比例的使用者會出現錐體外症候群(包括Parkinsonism、dystonia、akathisia、Tardive dyskinesia)
-
症狀通常會在使用後數天到數周後出現
-
atypical antipsychotic (ex. Clozapine、quetapine)出現DIP的機會較低
但是要小心clozapine會有造成agranuloctosis的風險
(2) 促進腸道蠕動的藥物(GI motility drug)
-
包括metoclopramide、levosulpride、clebopride等
-
這類的藥物主要藉由阻斷腸道Dopamine 2 receptor→促進腸蠕動
-
這類藥物同時可以影響中樞dopamine的作用,導致EPS的產生
(3) 其他
- CCB (Flunarizine)、抗癲癇藥(Valproic acid)、鋰鹽
臨床表現
-
通常會對稱出現→並以bradykinesia和rigidity為主要的表現
(然而有30~50%的患者以不對稱的表現,和PD難以區分) -
DIP發生的年齡較晚,女性較多
-
結論
PD和DIP兩者的症狀並不容易區分!困難!
有些人同時合併DIP和早期PD,並不容易分辨
診斷
(1) DIP的臨床診斷標準
- 有Parkinsonism的症狀
- 在使用藥物前沒有Parkinsonism的病史
- 症狀在該藥物使用後才出現
(2) 影像學:DATs scan
-
DAT (dopamine transporter)
是分泌dopamine神經元突觸上的膜蛋白,能夠回收dopamine,藉以調控dopamine的訊息傳遞 -
可以使用SPECT或是PET等進行標定
-
在PD的患者,DAT的訊號會顯著下降(儘管在早期也會顯著下降)
在純DIP的患者,儘管有明顯的症狀,DAT的訊號仍然會對稱
因此可以藉由DAT攝影來判斷患者是否有PD存在
治療與預後
- 治療:最重要的是停掉造成DIP的藥物
- 症狀通常會在停藥後數周至數個月後緩解
然而在10-50%的患者,症狀可能還會持續(通常表示其有潛在的PD
Reference
Shin HW Chung SJ. Drug induced Parkinsonism. J Clin Neurol 20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