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on Willebrand disease
-
簡介
Von Willebrand disease是一群和von willebrand factor生成或功能相關的缺陷,導致凝血功能出現異常,為最常見的遺傳性凝血功能異常。
vWF的功能
(1) 製造
- 從血管內皮和血小板生成
- 一開始為非常巨大的分子,會快速被ADAMTS13分解,成為正常大小
(2) 功能
-
血管內皮的vWF
內皮受損後暴露,能夠和血小板上的GP Ib/IX/V complex結合 -
游離的vWF
和factor VIII結合,一旦VIII游離後會被快速分解
可以和血小板上的GPIIb/IIIa結合,成為血小板的架橋
分類
(1) type 1
- %(#ff0000)[vWF部分缺乏(量偏少)],為體顯性遺傳,佔70-80%
(2) type 2
-
為vWF的質變差,可以分成2A、2B、2M、2N
-
2A、2B、2M→體顯性遺傳;2N:體隱性遺傳)
-
2A
佔10-20%,無法讓vWF multimer維持在適當大小 -
2B
佔5%,增加vWF和GP1b的結合力(gain of function)
導致vWF和血小板結合、被清除→vWF下降、thrombocytopenia -
2M
少見,影響vWF和GP1b的結合 -
2N
少見,影響vWF和VIII的結合→致VIII濃度低(在血中快速分解)
相對於其他種類,vWF的功能正常,容易誤診為hemophilia A
(3) type 3:vWF完全缺乏,factor VIII掉,為體隱性遺傳
Lab
(1) vWF量的測量
- vWF:Ag:使用免疫法測量血中游離的vWF數量
(Type1、type3會掉,type2A, 2B, 2M:可能會掉或正常;2N:正常) - vWF:RCo:測量vWF介導的血小板黏附
(除了type 2N之外,其他都會掉)
(2) type 2N:會看到VIII顯著下降
(3) aPTT:升高或是正常
臨床表現
雖然VWF下降的狀況常見,但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因出血而需要治療
(1) 常見的症狀
- 容易有瘀青、皮膚或黏膜出血→偏向primary hemostasis defect
- type 2N:主要是VIII缺乏→偏向secondary hemostasis defect
軟組織、關節、尿液、做完procedure後出血 - type 3:缺乏VIII和vWF→primary和secondary的症狀都會有
(3) 患者可能在任何年紀出現症狀
- 小時候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止住鼻血
- 女性:經血量多、懷孕出血增加等
(4) 經常會有家族遺傳!記得要問!
診斷
- 詳見上面的lab finding
- 可以依照各種von Willebrand disease特性做出區別
治療
(1) 目標
- 提升vWF:RCo的活性和factor VIII的活性,減少出血產生
(2) %(#ff0000)[DDAVP]
-
能夠促進內皮細胞釋放vwF和factor VIII→增加濃度
-
主要用在type 1 von willebrand disease
(每公斤0.3μg→小手術前1hr給,術後2-3天每12-24小時給一次) -
在type 2A、2M、2N、3效果有限(2是質的問題;3完全沒有製造)
-
在type 2B:可能會導致postinfusion thrombocytopenia
(2B會增加和血小板的黏附→大量vWF進入血中→被大量清除)
(3) 補充vWF和factor VIII
- 第一線:輸Alphanate、Wilate、Humate-P等 (vWF和VIII rich)
- 第二線:輸Cryoprecipitate
Reference
Rick ME (2015). Classification and pathophysiology of von Willebrand disease. Retrieved 2015 Sep 12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