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青少年肝硬化的鑑別診斷
-
簡介
Cirrhosis為肝臟廣泛的纖維化,並產生許多結節(nodule),導致肝臟結構產生變化。肝硬化在成人並不少見,但在兒童及青少年的討論上較少。在一歲以下的嬰兒,以膽道閉鎖和其他肝內cholestasis較為常見;在較大的兒童及青少年則以肝炎病毒及自體免疫疾病最多。然而,目前仍有5-15%的患者原因不明,可能和脂肪肝或粒線體疾病有關。
鑑別診斷-膽道堵塞Biliary obstruction
(1) Biliary atresia
- 是新生兒慢性膽汁淤積及進行肝臟移植最常見的原因
- 可能在出生後2-3個月就出現門脈高壓和肝硬化
- 可以分成兩個類型
-
先天性(congenital):
佔10-20%,一出生就以黃疸表現
且常會合併其他肝外異常(ex.血管、心臟等) -
後天性(acquired):
佔80-90%,通常在出生後1-2周才開始以黃疸表現
-
- 治療:手術(出生八周前先做Kasai surgery)、肝臟移植
(2) Choledochal cyst
- 膽道出現先天性的擴張
- 在女性比較多、可以從超音波做出診斷
- 可以依照擴張的狀況分成5個等級
- 臨床表現triad:腹痛、黃疸、右上腹可以摸到mass
- 治療:手術切除,並做bilioenteric anastomosis
(3)其他
- 膽結石疾病、膽道狹窄(stenosis)等
鑑別診斷-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
(1) Alagille syndrome
- Alagilees syndrome是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最常見的原因
- 發生率:10萬分之1,大部分在JAG1基因上出現突變
- 臨床表現
膽汁淤積、典型臉部特徵(高額、尖下巴、兩眼深陷)
心臟異常(peripheral pulmonary stenosis)
脊椎異常(butterfly vertebrae)、20-25%會走向肝硬化 - 診斷:通常靠臨床表現診斷,但在初期不易診斷
- 病理:膽汁淤積、interlobar膽管↓
- 治療:支持性療法
(2)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(PFIC)
- 包括FIC1 deficiency (ATP8B1)、BSEP deficiency (ABCB11)、MDR3 deficiency (ABCB4)等
- 通常在出生第一年就會以膽汁淤積表現
- 臨床表現
黃疸、劇癢、成長遲緩、營養不良、肝硬化
茶色尿(Choluria)、Hypocholia等
鑑別診斷-病毒性肝炎
-
B/D肝是造成兒童及青少年肝硬化最常見的病毒
C肝也可能在兒童時期感染,但通常要更晚才會進展至肝硬化 -
在新生兒感染,約有80-90%進入慢性帶原
在1-5歲時感染,約有25-50%進入慢性帶原 -
預防:避免垂直感染→母親帶原、小孩出生後要打HBIg和B肝疫苗
鑑別診斷-遺傳代謝性疾病
(1) α-1-antitrypsin deficiency
-
α-1-antitrypsin是個肝臟製造的醣蛋白,能夠抑制嗜中性球的蛋白酶
-
由SERPINA 1 gene製造,產生出Mallele
已知有超過150種allele,並以Z allele最為嚴重 -
臨床表現多樣
- 典型表現:肺(早發性肺氣腫)和肝臟(肝硬化)
- 肺部:出現類似COPD的表現
- 肝臟
有Z mutation者,約20%在出生後數周出現膽道淤積
可能出現新生兒膽道淤積、肝臟衰竭、肝硬化
出現肝癌的風險↑
(2) Cystic fibrosis
-
Cystic fibrosis為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
→在高加索族群發生率可達1/2000-4000
→和CFTR的突變有關(為一氯離子通道蛋白)
→導致肺、胰、肝、小腸、生殖道的分泌物過於黏且濃稠 -
臨床表現→多器官表現
肺:慢性有痰咳嗽、支氣管擴張、鼻竇炎
生殖道:雙側輸精管發育異常、不孕
肝臟:新生兒黃疸、肝硬化、門脈高壓 (通常較晚期才出現)
胰臟:功能不足、DM、反覆胰臟炎等
(3) Wilson’s disease
-
Wilson’s disease為體染色體隱性疾病
發生率約1/30000,和第13對染色體上的ATP7B突變有關
和銅離子的代謝、運輸及膽道排泄有關
突變後導致銅離子身體內堆積,造成各種臨床表現 -
臨床表現
肝:肝指數異常、急性肝炎、肝衰竭、肝門高壓、肝硬化
溶血(Coomb’s negative)、全血球低下
角膜沉積:Kayser–Fleischer ring
腦部:出現憂鬱、運動功能障礙、發聲困難 -
診斷:尿中銅↑、肝臟切片、Ceruloplasmin↓
(4) Mitochondrial hepatopathies
-
粒線體疾病是一群電子傳遞鏈異常的疾病總稱,有多樣的臨床表現
-
粒線體疾病在肝臟的表現
估計10-20%電子傳遞鏈異常的患者有肝功能異常 -
較為常見的Mitochondrial hepatopathies包括
- 呼吸傳遞鏈酵素不足
- DNA depletion syndrome
- Alpers syndrome
-
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
-
為一群體染色體隱性疾病
-
病生理機轉
nuclear DNA異常,導致mtDNA無法複製或合成
進而導致mtDNA嚴重不足,進而導致呼吸傳遞鏈受阻 -
臨床表現:非常多樣
myopathic:肌肉無力為表現
Ecephalomyopathic:肌肉無力、加上神經學症狀
Hepatocerebral:肝臟異常、加上神經學症狀
Neuro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 (MNGIE):20歲以前出現、腸胃道蠕動異常、周邊神經病變 -
症狀嚴重、預後差、且無有效的治療(支持性為主)
-
-
Alpers syndrome (Progressive sclerosingpoliodystrophy)
- 為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,和POLG基因突變有關係
- 為一種漸進性的中樞神經退化疾病,主要在新生兒和兒童出現
最後會導致癱瘓、失智、失明失聰等 - 患者也常會有肝臟功能異常、甚至走向肝衰竭
- 可參考連結
(5) 其他
- 代謝性疾病(Galatosemia、Fructosemia、Tyrosinemia)
- 肝醣儲存疾病、血鐵質沉積症(Hemochromatosis)
- 脂質代謝疾病(Wolman disease→營養不良、腹瀉、腎上腺鈣化、肝硬化)
鑑別診斷-藥物及毒素
- TPN使用過久
- 藥物:Isoniazid、Methotrexate
- Vitamin A過量中毒
鑑別診斷-自體免疫疾病
-
包括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(PBC)、sclerosing cholangitis和autoimmune hepatitis(AIH)
-
在兒童青少年時期,以AIH最為常見
和HLA-DQ2、HLA-DR52有關 -
AIH可以分成兩個type
-
Type 1
和ANA、anti-smooth muscle antibody有關
通常在較大的兒童、青少年出現 -
Type 2
和anti-liver/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y有關
通常較小、出生後幾年出現
-
鑑別診斷-血管變異
- Congestive liver 血流淤積於肝臟
包括Budd-Chiari syndrome、心臟衰竭等
鑑別診斷-其他
-
Fatty liver disease, Neonatal hepatitis
-
Zellweger disease (又稱為cerebrohepatorenal syndrome)
- 是一種peroxisome變異的疾病,和PEX基因突變有關係
- 影響大腦的發育、hypomyelination、失明失聰、肝臟腫大、肌張力低、腎臟cyst、癲癇等
Reference
Pinto, R., Schneider, A., & Da Silveira, T. (2015). Cirrhos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: An overview. World J Hepatol, 7(3), 392-40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