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胺基酸與蛋白質

    基礎學科筆記
    生物化學 胺基酸 蛋白質
    1
    1
    2537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 TinyNotes

      前言

      • system biology:以系統化的方式進行研究,使用bioinformatics的方式,整合各領域的研究
      • translational medicine:轉譯醫學,連結基礎研究至臨床應用

      胺基酸

      • 以α胺基酸為主(氨基接在α碳上),因為β胺基酸的自由度太大,不易組成穩定的結構

      • 以L form的胺基酸存在,其D,L乃由glyceraldehyde為基準(relative configuration),與其旋光性沒有直接的相關聯(D,L只是自然界的一種選擇)

      • 20種胺基酸:(略),以下列出幾點較特別的性質

        • 能進行磷酸化的胺基酸:含OH:Ser Thr Tyr
        • 具有兩個chiral center:Ile Thr
        • 第21號胺基酸:Selenocysteine:cys的硫由Se取代
      • 胺基酸的吸光

        • 帶芳香族在280nm的紫外光處有強吸光,Trp > Tyr > Phe
        • 可用來測定蛋白質的濃度(假定各蛋白質Trp,Tyr的比例差不多)
        • 在側定peptide時,因不一定含有Trp或Tyr,故選擇220nm作側定
      • 胺基酸的解離

        • 胺基酸為zwitterion,在特定pH時可一端帶負電,一端正電
        • 具有多個可解離之氫離子,當pH=pKa時,釋放出氫離子而改變電性
        • 當達某特定pH,其帶電量為0,此時的pH稱為PI(等電點)
        • 等電點的計算為『進入不帶電』的pKa與『離開不帶電』的pKa之平均
        • 有些R group亦帶有可解離之氫離子,情況更為複雜(背順序!!!)

      蛋白質分析

      (1) 表示法

      • 左端為N端,右端為C端

      ( 2) 分析的方法1:初步分離

      • 利用硫氨鹽析法(ammonium sulfate),將蛋白質鹽析沉澱(salting out)
      • 改變鹽濃度與離心,取得想要的protein
      • 利用dialysis法,去除吸附在蛋白質上的salt,以利後續的分析

      (3) 分析的方法2:column管柱分析

      • gel filtration
        利用分子大小進行分離。管柱多孔洞,分子較小者會trap於其中,在管柱的時間越長,可取得自然狀態的蛋白質

      • ion exchange
        利用帶電量進行分離,管柱上有帶電的擔體
        DEAE(anion exchanger):帶正電,pH不能大於9
        CM(cation exchanger):帶負電,pH不能小於5

      • affinity法
        利用蛋白質與ligand的專一性結合作分離,純化佳

      • hydrophobic法
        利用疏水性相結合的特性

      • HPLC:有兩種方式
        normal phase:管柱為親水性,mobile phase為有機溶劑
        reverse phase:管柱為疏水性(wax),mobile phase為親水性

      (4) 分析的方法3:電泳electrophoresis (分離,定分子量)

      • 可參考網站http://juang.bst.ntu.edu.tw/ECX/Ana3.htm

      • 用途:分離,定性分析(電泳會造成變性)

      • 電泳膠體:acrylamide,濃度越高,孔徑越小(見實驗講義)

      • 公式:μ=V(速率)/E(電場)=Z(帶電量)/f(泳動阻率)
        泳動阻率受到形狀,大小影響

      • SDS page
        SDS為一介面活性劑,會插入胺基酸長鏈中,除去電荷的效應;同時也破壞蛋白質的二,三級結構成為直鏈(不包括雙硫鍵)
        結論是:分子量越大,跑越慢

      • IEF
        等電點電泳:使蛋白質依照pI的不同而分離
        利用pH梯度進行電泳,當pH=PI時不帶電,停止泳動

      • 二維電泳
        先進行IEF後,在進行SDS,順序不可顛倒!!!!!!
        與Mass為蛋白質體學的基礎!!!!!!

      (5) 分析的方法4:Mass (定蛋白質序列)

      • 原本傳統的Mass不適合蛋白質分析(高溫氣化),直到MALDI TOF與ESI兩種方式的誕生,才解決這個問題

      • MALDI TOF
        經過trypsin切割後的peptide置放於一matrix,可吸收peptide氣化後多餘的能量,避免蛋白質被分解。接著計算其飛行的時間(Time Of Fly),判斷質量。

      • ESI:electrospray ionization
        將peptide包附於液滴,後進入Mass作分析
        可藉由各碎片的質量,推算出peptide的序列,後再由基因庫得之完整序列→得到蛋白質

      (6) 分析的方法5:免疫染色法ELISA與Western Blot (蛋白質定量與有無)

      • ELISA與Western Blot皆利用抗體辨認特定蛋白質,在使用『辨識抗體的抗體』(secondary antibody)接上先前的抗體。若secondary antibody為呈色劑,可藉由顏色的有無或深淺來判斷蛋白質的有無與量的多寡。

      • Western Blot為將電泳膠體上的蛋白質吸附到nitrocellulose上,以方便進行上述的抗體染色過程(膠體太軟了)

      • ELISA:將樣本覆蓋於杯底,並使用抗體染色法來定性定量

      (7) 分析的方法6:protein的定量

      • 由光譜分析法:280nm
      • Lowry method
        銅離子,Folin試劑會與蛋白質的peptide bond作用,產生藍色,藉由分度吸光器來判斷protein的量
      • Ninhydrin法:與N端作用,形成藍紫色複合物

      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決定

      (1) 決定分子量:

      • SDS-PAGE:蛋白質denature後測得,subunit分離

      • Gel filtration:藉由在管柱的時間推斷分子量,為nature狀態

      • Ultracentrifugation:利用蛋白質的沉降速度,推出蛋白質的分子量

      (2) 決定胺基酸的序列

      • Sanger法
        加入FDNB(fluorodinitrobenzene)僅辨識N端的第一個胺基酸

      • Edman法
        加入PTH,與N端作用,可一個一個將胺基酸拆下來,分析得到胺基酸整個序列

      • 現在多利用定序幾段peptide,回推到genome的資料庫,直接調出該蛋白質的序列

      (3) 雙硫鍵位置的確認

      • 加入trypsin作切割,並利用還原法破壞雙硫鍵後,利用Edman法定出蛋白質序列,將這些片段作蛋白質電泳,得到一張圖

      • 接著將這段peptide用trypsin切割,不破壞雙硫鍵後進行電泳,比對即可知道,消失的片段由雙硫鍵聯接

      • 破壞雙硫鍵的方法有二

        • 氧化法:加入performic acid
        • 還原法:加入β-mercaptoethanol或是DTT還原成SH;並加入iodoacetate乙醯化後保護之

      (4) 酵素的切割

      • Trypsin:切K(lys)與R(Arg)的C端
      • Cyanogen bromide:切Met的C端

      胺基酸的化學合成

      • Fmoc的作用:保護amino acid的N端,經由有機鹼可沖去

      • DCC的作用:活化amino acid的C端,使之與N端作用

      • 步驟如下
        (a) 先將用Fmoc保護的amino acidC端接在樹脂上
        (b) 加入有機鹼去掉Fmoc的保護
        (c) 準備另一管Fmoc保護的amino acid,加入DCC活化C端
        (d) 將這管的amino acid加入,生成peptide bond
        (e) 利用同樣的原理,可以一直接下去。最後再用HF切掉樹脂
        (f) 為求效率,現在通常設計兩個胺基酸接在一起的樹脂

      蛋白質體學:proteomic

      • 現代蛋白質體學的發展主要導因於:二維電泳與Mass技術的發展

      • 定義:某一組織或細胞在一定條件時間下所表現的所有蛋白質,其相關言就稱proteomics

      • 應用

        • 大規模鑑定蛋白質
        • 分析不同狀態的細胞呈現之蛋白質差異(ex. Tumor cell)
        • 開發藥物,研究未知蛋白的功能
      • 基因不能申請專利;但研究出某基因的功能可申請專利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