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輸液補充
-
- 足月的新生兒,水佔體重的74%
- 體重過輕的新生兒,其水所佔的比例會更高
- 出生後,因為腎功能的進步,還有心房排鈉素的分泌 (生理性脫水)
- 足月新生兒第一周體重會降5-10%;早產兒甚至會降到10-15%
- 這是個正常的現象,不需要去矯正失去的重量→小心fluid overload
- 細胞內的水分會慢慢增加,在第三個月超過細胞外液,(一開始細胞內液少於細胞外液→鈉偏多、鉀偏少)
二、水分的平衡
- 除了可以計算的intake和output,也要計算insensible loss
- 增加loss:環境溫度高、喘、表皮受損、照光、哭鬧、環境濕度低
- 早產兒會喪失大量insensible loss
- 要放在濕度高的保溫箱,減少水分的流失
- 在小於1000g的胎兒,水分流失可達60-70mg/kg/d
- 新生兒脫水的臨床表現
- 體重減輕;姿勢改變後心跳快血壓掉;皮膚彈性減少;黏膜乾燥
- 哭不出眼淚;尿量減少;尿比重上升等
三、腎功能與水分
- 新生兒的腎功能和週數有關係
- 新生兒的腎小管濃縮能力差
- 尿液滲透壓偏低,對於aldosterone反應亦較差
四、輸液怎麼給
- 足月新生兒:
- 先從70ml/kg/d開始
- 之後每天增加10-20,直到120-150ml/kg/d
- 早產兒:有兩派說法
- 一派認為早產兒需要的水分更高 (insensible loss更多),從80mL/kg/d開始給起
- 另一派則認為一開始早產兒尿得不好,給予過多的水反而造成負擔,所以先從60mg/kg/d給起,等到尿得比較好時再慢慢調高
- 早產兒經常會有開發性動脈導管,所以IV常需要限制在100-120mL/kg/d
- 若有其他體液的流失→根據loss量補充輸液和電解質
- 記得要評估新生兒的臨床狀況,隨時做調整!!!
(要記I/O、體重→尿液目標:2-5cc/kg/hr)
五、新生兒的輸血處理
- 記得要做『照光』『減白』處理
五、新生兒的輸血處理
- 記得要做『照光』『減白』處理
- pRBC:
(1) 正常新生兒Hb大約在16-18mg/dL
(2) Hb < 7 (無症狀也可以考慮輸血)
(3) Hb 7-13:看是否有症狀:喘、低血壓、心跳快、吃不好長不好等
(4) 每次輸的血量:10-20cc/kg - 血小板
※每次輸的血量:10-20cc/kg
Plt 小於3萬 3萬到5萬 5萬到10萬 10萬以上 處置 不論是否有症狀,都可以考慮輸血小板 (此數字各guideline不一) 臨床狀況不穩定、做procedure,考慮輸血小板 出血症狀時考慮輸血小板 基本上不需要輸血小板 Ref:
台北榮民總醫院實習教學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