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
-
簡介
Schizophrenia是psychotic disorder的一員,也是精神科常見的住院原因。思覺失調症的盛行率約0.3%~0.7%,通常在青少年晚期到30幾歲間發病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功能。
DSM5的診斷標準
-
出現兩種以上psychotic feature,並且持續超過一個月的時間
包括妄想、幻覺、失序的語言、失序的行為、負性症狀 -
疾病發作後,影響到生活功能→包括工作、人際、自我照顧
-
症狀持續出現超過六個月以上,且必須要有一個月的症狀符合第一點
-
要排除mood disorder with psychotic features、Schizoaffective disorder
-
排除用藥造成的psychotic disorder
-
如果有autism或是孩提時期出現的溝通障礙
必須要有顯著的幻覺或妄想、並加上其他項症狀,持續超過一個月
其他能夠輔助診斷的症狀
-
不適切的情緒反應、睡眠障礙、失去興趣、焦慮、恐懼
-
許多患者對於自己的症狀沒有insight
-
患者經常會有敵意、甚至攻擊行為
Schneider’s first rank symptoms
→若出現下述症狀,一定要想到Schizophrenia
(1) 幻聽AH- 尤其是聽到『自己的想法被大聲放送(spoken aloud)』
或是聽到『批評自己的聲音』(voice referring to himself/herself)
(2) Thought withdrawl、insertion、interruption
- 覺得自己的想法被抽離、被植入 (ex.被外星人植入了晶片)
(3) Thought broadcasting
- 覺得自己的想法被廣播 (ex.看電視覺得上面都在講自己的事情)
(4) Somatic hallucination
(5) Delusional perception:妄想
(6) feelings or actions experienced as made or influenced by external agents
- 覺得自己是被外星人操控、無法掌控自己的身體
疾病進程
-
通常在青少年時期~30歲左右間發病
-
第一次的psychosis:男性約early-20,女性則在 late-20
-
大部分的患者是慢慢開始(insidious)、慢慢的進展
-
男性患者的負性症狀較多、日常生活功能影響較大、預後也因此較差
流行病學
-
全世界的盛行率可達到1%
-
Schizophrenia的患者有更高比例的depression、anxiety、藥物濫用和自殺
-
自殺風險:5-6%死於自殺,並且約有20%有自殺意念
-
有很強的家族遺傳(雖然大部分的患者沒有family history)
病生理機轉
- 目前還未知,和基因及環境都有關聯性
- 基因:目前還沒有找到單一的gene→應該是以多基因形式遺傳
- 環境
- 和許多神經傳導系統有關,包括dopamine、glutamate、GABA、acetylCholine等→是藥物治療的基礎
鑑別診斷
(1) mood disorder with psychotic features
- 患者的psychotic症狀只有在『情緒問題』出現時才有
- 在euthymic的狀態時,沒有psychotic症狀
(2)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
- 患者同時有『psychotic feature』和『mood disorder』
- 相對於上述,患者在euthymic狀態時,也可以出現psychotic症狀
(3)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
- Schizophrenia的表現,持續6個月內,且患者的生活功能並沒有下降
治療
-
要先確定患者沒有secondary的成因(ex.腦部疾病、藥物濫用等)
-
使用藥物前先確定患者是否有EPS、metabolic syndrome、QT prolong等
-
急性期或維持期的第一線藥物:都是antipsychotic
患者從急性期恢復後,仍應有維持劑量的antipsychotic,以達治療目標 -
Antipsychotic的選擇:根據患者臨床狀況及藥物副作用取捨
(Olanzapine會讓食慾及體重↑→有人建議不要用在第一次發作的患者) -
如果使用抗精神病藥物2-6周後,反應仍不好
- 可考慮調高目前藥物的劑量
- 可考慮換另一個抗精神病藥物,如果試兩種沒用,可考慮用『clozapine』,若沒有效果,才考慮同時使用兩種抗精神病藥物
參考資料
DSM-V
臺北榮總精神科實習筆記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