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篩檢簡介
-
作者:陳佑詳醫師
簡介
全名為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」,國健署目前針對11種疾病提供公費篩檢,部分醫療院所另有提供自費篩檢的項目
篩檢作業流程
- 採集機構於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採檢初篩「血片」,24小時內送達」實驗室,並將資料登錄於篩檢系統
- 實驗室於收到血片72小時內產出篩檢報告,將結果登錄於篩檢系統;若結果疑似陽性,通知採集機構採檢複檢血片,重複一次檢驗流程
- 若複檢仍為陽性,協助個案至醫院確診,並進行後續追蹤、治療
- 註:採血部位為腳跟兩側,不可穿刺足跟後緣、中心或足弓,避免傷及軟組織,亦不可手指採血以免造成感染、壞死;穿刺後以含抗凝劑之毛細管接收,再用血片濾紙將血液樣本吸出,至少點滿四個血點
疾病篩檢原則
- 該疾病早期不易由臨床診斷,且不早期治療會造成病人嚴重傷害
- 該疾病有準確度高的篩檢方法,且一旦診斷存在有效的治療方法
- 需考慮該疾病在族群中的發生率,全面篩檢合乎成本效益為原則
目前公費篩檢項目
-
先天性甲狀腺低能症(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, CHT)
-
高胱胺酸尿症(homocystinuria, HCU)
-
半乳糖血症(galactosemia)
-
葡萄糖-六-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(蠶豆症)(G6PD deficiency; favism)
-
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(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, CAH)
-
楓漿尿症(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, MSUD)
-
中鏈脂肪酸去氫酶缺乏症(MCAD deficiency)
-
戊二酸血症第一型(glutaric aciduria type I, GA1)
-
異戊酸血症(isovaleric academia, IVA)
上述十一項疾病的內容,可參考連結的筆記
常見自費篩檢項目
(1) 溶小體儲積症(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, LSDs)
-
高雪氏症(Gaucher disease, GD)(分三型)
-
黏多醣症(Mucopolysaccharidosis, MPS)(第一型)
(2) 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(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, SCID)
(3)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(spinal muscular atrophy, SMA)
(4) 生物素酶缺乏症(biotinidase deficiency, BD)
(5) 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(adrenoleukodystrophy, ALD)
上述疾病的內容,可參考連結的筆記
參考資料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,新生兒篩檢~衛教單張
(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499&pid=395) -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,新生兒篩檢中心
(https://www.ntuh.gov.tw/gene/lab/nbsc/SitePages/新生兒篩檢項目.aspx) -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衛生保健基金會附設醫事檢驗所,新生兒篩檢中心
(https://www.cfoh.org.tw/item01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