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的跌倒
-
簡介
對於老年人而言,跌倒是影響老年人獨立性的一大威脅。除了處理跌倒所造成的傷害外,跌倒背後的原因也是要注意。
流行病學
-
在社區居住的老年人,每年約有30-40%會跌倒
在長照機構居住的老年人,每年約有50%會跌倒
過去一年有跌倒的老年人,更有60%會再次跌倒 -
跌倒會造成功能的退化、醫療的需求、住院的風險
相關的併發症(ex.骨折、顱內出血)也增加未來死亡的風險 -
跌倒之後,有些老年人會出現『post-fall anxiety syndrome』
對於跌倒感到恐懼,進而造成活動的限制
危險因子
通常為多因素導致,可能和老年本身的退化、共病的存在、藥物、環境等都有關係,重要的危險因子包括
-
姿勢控制與平衡 (前庭系統的退化)
-
視覺的障礙
-
肌肉活動和組成:肌少症、使用肌肉的方式
-
跌倒史:重要的預測因子
-
血壓的調控:姿勢性低血壓
-
慢性疾病:帕金森、慢性疼痛、退化性關節炎等
-
認知功能缺損
-
藥物使用
要評估藥物種類、藥物更動、順應性等
(注意會影響中樞神經、血壓的藥物) -
環境因素
居住環境的光線、障礙物的存在、地板的光滑度、防滑設施、鞋子等 -
夜尿
- 夜間上廁所,視線較差,跌倒風險增加(若合併用安眠藥,更危險)
- 常見的例子如鬱血性心臟病,因平躺回流改善,導致夜尿問題
跌倒的評估與簡查
(1) 跌倒史:SPLATT
- Symptoms→跌倒前後是否伴隨相關症狀
- Prior fall→過去是否有跌倒史?頻率?
- Location→發生跌倒的地點(環境因素)
- Activity→發生跌倒時正在做的事情
- Time→跌倒的時間點(ex. 夜間?)
- Trauma→跌倒後是否有造成創傷、是否影響到功能
(2) 跌倒的評估
-
先確認生命徵象及意識狀態、並找尋跌倒的原因
-
注意併發症的可能:外傷、骨折等
-
尋找跌倒的原因
評估平衡/肌力(ex. Get up and go)、評估姿勢性低血壓(躺坐站血壓)、視覺、聽立、神經學檢查、步態等
跌倒的預防
(1) 運動與復健
- 增強肌力及平衡感,目前也有一些結合VR的復健運動正在開發
(2) 居家環境的改善
- 注意危險因素,光線明亮,注意止滑,小心障礙物
(3) 減少危險因子
- 處理underlying的疾病因素
- 注意藥物的使用
(4) 輔具的使用
- 行走輔具、欄杆、髖部保謢裝備等
References
- Kiel DP (2018). Falls in older persons: Risk factors and patient evaluation. Retrieved 2018 Mar 17th from www.uptodate.com
- 老年病症候群 (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2011年出版)
- 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的原則與技巧 (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2007年出版)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