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血鉀的鑑別診斷
-
作者:中山醫 鍾念庭
定義
血鉀濃度小於3.5 mEq/L
臨床表現
-
常常沒有症狀,尤其是長期也進展緩慢的情況下
通常血鉀濃度小於3 mEq/L才會有明顯症狀 -
肌肉無力(多是近端肌肉)、多尿、多喝
血鉀小於2 mEq/L可能發生橫紋肌溶解合併發腎衰竭 -
EKG表現是ST segment下降、T波變平出現U波
可能出現不同形式的心律不整(PVC, VT, VF)、心肌無力 -
感覺異常、肌腱反射 (deep tendon reflex) 減少。
鑑別診斷
(1) 假性低血鉀
-
如白血球大於10萬/μL時
-
在急性增加白血球的情況下,鉀離子易被新生成的的WBC uptake,造成低血鉀。(例如:AML病人的血液放置在室溫下過久)
(2) 攝取太少
- 較少為此單一原因,因為腎臟會代償減少排出。但仍會加重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血鉀
(3) 移至細胞內
- 使用insulin、[HCO3-↑]、β2-adrenergic agonists、交感神經性活性增加 (例如AMI、severe head injury、alcohol withdrawal)、甲狀腺機能亢進周期性麻痺 (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)
(4) 排泄增加-腎外流失
-
用尿鉀Uk或Uk/Ucr區分由腎臟或腎外流失
尿鉀Uk<15 mmol/day或Uk/Ucr<15 mmol/gCr -
再用血液酸鹼值區分→抽ABG
- 酸性:腸胃道流失(下消化道)
- 中性:大量流汗
- 鹼性:嘔吐、鼻胃管引流、利尿劑
(5) 排泄增加-腎臟排出
-
尿鉀Uk>15 mmol/day或Uk/Ucr>15 mmol/gCr
-
再用TTKG (Transtubular potassium gradient) 區分
- 公式: TTKG = UK/UOSM ÷ PK/POSM
- 使用條件
→UOSM> POSM (代表尿液有被濃縮)
→ urine Na > 25 mEg/L (表示鈉運輸沒有限制)
-
TTKG<3:tubular flow↑,滲透型利尿劑
-
TTKG>7:distal K+secretion↑,看BP和volume status
-
血壓高:需要檢測renin和aldosterone來判斷高血壓的原因
-
血壓正常或低
腎臟對K+的調節失控很常合併酸鹼的問題→抽ABG
酸性:最常見是type1, 2 RTA、DKA、Amphotericin B
中性:Mg缺乏、cisplatin治療後或急性腎小管壞死的恢復期
鹼性:利尿劑、Bartter’s syndrome、Gitelman’s syndrome
-
治療
- 治療underlying cause
- 確定為鉀離子缺乏,補充鉀離子且需要密切follow up
補充鉀離子時除了注意補充的速度,也要注意補充的IV line是否有同時在打含有glucose的輸液 ([glucose]↑→insulin↑→serum[K]會shift in →serum[K]↓)
低血鉀鑑別診斷流程圖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