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日本順天堂大學臨床研修心得-薛元智

    經驗分享
    國外實習 經驗分享
    1
    1
    2659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 TinyNotes

      分享人:薛元智
      就讀學校:陽明大學醫學系六年級
      實習地點:Juntendo university Hospital, Tokyo, Japan
      實習期間:04/02/18-04/27/18
      實習科別:Cardiovascular surgery, Metabolism and endocrinology, Medical oncology

      Q. 為什麼會拿休假月去日本實習?為什麼是順天堂?

      當然每個人在選擇外國醫院實習時,都會有許多個人的考量,無法一概而論。
      不過對我而言,在開始跑申請順天堂的流程之前,花了最多時間思考的問題是以下幾點:

      1. 這趟出國的目標是什麼?
      2. 要申請哪裡的醫院?那間醫院可以滿足我的目標嗎?
      3. 在不額外跟家裡拿錢的情況下,什麼樣的成本對我而言是可以接受的?

      在我個人見習與實習的經驗中,有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。不管是在不同的醫院,還是在同院的不同科別,常常會發現到老師學長姊口中的「常態」,其實只要換個環境就不成立了。這對我帶來了很大的衝擊。覺得A醫師對待病人的方式很讓人失望,跟了B醫師才發現醫病可以是不同的關係;在C單位格格不入,在D單位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融入臨床;在F院花了很多時間做EKG,到G院才發現雜事有別的處理方式… … 其實風氣跟做事的方法是可以有很大的差異的,但是如果你沒有經驗過不同的環境,你永遠不會知道。

      我想這就是我為什麼除了要在陽明大六外調期間跑了很多醫院之外,還想要用休假月出國實習,去個與台灣醫療現場略有不同的環境看看的原因。

      當然,要達成這個目標不難。只要離開台灣,不管醫院提供的是observership, clerkship, 或是internship的course通常都可以達成這個目標。最後會到順天堂實習,其實也是蠻多機緣巧合下的結果,在此不多做贅述。不過順天堂確實有些獨特之處,與各位分享:

      • 不要求語言能力,不會日文只會英文也可以去
      • 完全不需要申請費、也無需繳交學費
      • 穩定有在接受國外醫學生,申請網站、承辦人員配套完全
      • 學校位於日本皇居附近,交通方便(沒事的時後要出去玩也很方便XD)

      總體來說,順天堂的clinical observership並不是一個難以approach的計畫。他們的英文網站羅列了所有申請人需要準備的資料,還備有一份application file可供參閱。裡面更是包含了許多對於申請者相當有幫助的訊息,比如整個申請的形式,各個科別的特色、行程與對日文的需求(大部分不需要語言需求),又或者一步步帶你確認自己MMR、B肝、TB等健檢項目是否已滿足疫苗需求的流程。整體而言非常清楚。而且來自順天堂對口單位的回信總是相當快速,有什麼問題多可以在一天內獲得立即的解答。

      Q. 申請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?

      • 如果學校與順天堂沒有簽訂姐妹校協議的話,每年只提供一定量該校申請名額。

      • 科別申請是即時制的。也就是說,就算中途沒出狀況,如果要申請一些該月份開放申請、不需日文能力、未標註日常業務忙碌的科別,可能也需要來回寄很多封信跟對口單位確認。

      • 申請完成收到application confirmation就不太需要擔心了。在出國之前,順天堂還會再寄兩次信給申請人:一次提供information packet,一次則提供你在第一個科別的行事曆與報到相關資訊。整體是相當讓人放心的協助。

      實習內容-外科系-心臟血管外科

      以2012年替天皇開off-pump CABG的天野篤教授聞名。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教授親自開刀,基本上一定可以看到。

      (1) 每日行程

      • ICU查房(術後病人) 晨會(今日手術病人病史)待機室休息跟刀

      (2) 教學方面的協助

      • 有些老師會約時間上課、或分享它在做的研究。

      • 第一天就會收到一本心臟外科的小圖譜,內有各種解剖構造與術式示意圖。平時我們會帶著它四處移動,而順天堂醫師多以圖譜輔助說明。

      • 每間CVS的刀房內都至少有三個大的電視螢幕同步轉播術野。

      • 每週二、四,Morita醫師都會帶著學生在各個刀房之間游走,不開刀,但是帶學生看一整天的刀。同步講解解剖構造、術式重點和相關知識。

      • 對於教學做得非常確實。有一天體外心肺循環師要同步講解循環機的運作原理跟管線目的,不過因為循環師不會講英文只得作罷。隔週醫師就請了一位正在他們科內準備PHD的新疆醫師擔任及時口譯,這簡直難以置信...

      • 外國醫學生不能刷手,不過有特殊發現時會叫學生從麻醉側的視野近距離觀看。

      • 開完刀後,主刀通常都會在刀房內再待一陣子回答學生的問題。

      • 此外也有些技術課,教教綁線。

      (3) 醫學生

      • 日本醫學生很友善,不管是查房、晨會、上刀、上課、或是一起在cafeteria用餐,幾乎一整天都會帶著我們。每當有日本的醫師沒注意到外國醫學生的存在,直接用日文教學後,四位日本醫學生就會聚在一起討論剛剛的內容,然後再用英文向我們說明。
        (順天堂有個學習小組的制度,每天看完刀有空,他們就會回到自己小組的學習小間念書;所以他們可能也因此很習慣團體學習、互相討論的方式吧,跟台灣有點小不一樣)

      (4) 醫院內觀察

      • 病房非常乾淨明亮,每一間病房,甚至連ICU都是有窗戶的。
      • 不會有家屬,沒有陪病文化。護病比根據網路資料,照顧標準是驚人的1:7。

      (5) 刀房習慣與台灣的一些差異:

      • 刷手後會把手伸出無菌衣再套手套
      • 溫度約莫都控制在26度。
      • 注重非常多小細節。像是縫annular ring時,交替使用不同綁線避免搞混。
      • 對於執刀人員非常的尊敬。進到刀房會先跟今天所有成員打招呼(有的醫師甚至會習慣在開刀前要求所有人員介紹自己),主刀進來時全部的人會一起跟他問好。離開時,學生要在門口朝內鞠躬感謝今天的教導。
      • 最印象深刻的,莫過於當主刀下刀的時候,所有不在刀台上的成員都會停下手邊動作,鞠躬送主刀醫師說您辛苦了。是非常傳統的師生關係。

      實習內容-內科系、研究路線-內分泌科

      (1) 基本介紹

      • 據科內醫師表示,新陳代謝科是日本熱門科別。

      • 具有非常強烈的基礎研究取向。除了自己的兩間實驗室(分別以細胞株實驗和動物實驗為主)之外,出產了相當多的研究論文(基礎跟臨床都有),是個人員編制大於預期的單位。甚至還會遇到只在單位看幾節門診,其他時間都花在研究上的醫師。

      • 老師會一直勉勵學生以後也去做個研究XD

      (2) 實習方式

      • 每天早上、下午都會接受一位不同的醫師的一對一指導。整體而言頗為豐富,老師也大多具有良好的英文口語能力,溝通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整體而言,是在個很有幫助的情況下學習。此外老師也很習慣給予學生肯定。一周以來的學習體驗相當不錯,老師們信手就是一串生理機制圖。

      • 經驗到的內容則包含

        • 實驗室觀摩
        • 醫師群的研究內容
          • 肝臟、骨骼肌、脂肪細胞的交互作用。Adiponectin在糖尿病扮演的角色。
          • 腸道菌叢與糖尿病之關聯。
        • pheochromocytoma討論:adrenal incidentaloma的鑑別診斷、檢查邏輯。
        • 臨床事務觀摩、團隊個案聯合討論會
        • 剛好遇到一個病人在影像室做selected adrenal vessel samling
          (ACTH loading test)

      (3) 相關臨床業務

      • 編制約五個團隊:四名左右的醫師、部分外加一名內科訓練住院醫師。

      • 病患清單大概都在六到十人左右,類似2個本科病人、8個會診病人這樣的組合

      • 因為病人過於分散的緣故,不過醫師習慣帶著整疊的紀錄表單到處看病人。

      • 因為團隊內的醫師很多,除了平時大查房之外隨時都會各自去看病人,使用line作為團隊內病人資料的流通平台。據說內部溝通的效果還不錯。

      • 就算只是會診,依然可以分配給病人「非常多」的時間。某次跟著團隊進行臨床觀摩的早上遇到他們被會診一個糖尿病病人,研究完病例,大概又花了40分鐘重新把病人當初診看過一次。

      • 日本人的細節:在門診區,如果要進診間,要先移動一道圓弧形的屏風、將屏風歸位後、再拉開診間的拉門。過程可以確保診間內的病患不會被任何外人看到。

      實習內容-內科、研究路線-腫瘤科

      (1) 介紹

      • 相對較新的科別,2013年創立至今,目前科內只有三位醫師,其中還有一位正在全職做研究,在我實習期間住院病人只有兩位。主要的業務則大多集中於門診、化療室、癌症聯合討論會、以及研究等方面。

      (2) 研究

      • 主要是bioinformatic的研究,針對mRNA的表現下去做分析。實驗室成員除了醫師外,還有一位資訊出身的研究員,與兩位中國來的本科生研究生。

      (3) 教學

      • 兩堂腫瘤學的課(主腫瘤的特性與機制,化療藥物,標靶藥物,CTCAE評估)

      • 老師習慣於看病人前後簡短summary病患的狀況,對於學生亦頗為友善,才不至於太過於茫然。不過每次提到一個藥物或基因,就信手畫出一條細胞內的signal pathway還是很驚人的;也許先在國內run過腫瘤科再來會有更多的收穫。

      • 對於醫學生的教學頗為重視,是我目前見過對新實習生最友善的教學門診。

        • 病人進來之前,先點出病人的病史,討論目前藥物處方常見的副作用和其他問診時要特別去注意的面向。
        • 病人大都很能接受由學生問診這件事情(應該是有事先篩選說明過),問完後醫師會再補充問幾個問題。
        • 病人離開之後,再討論一次剛剛問診的過程有沒有缺漏。然後醫師去隔壁診間繼續看診,學生把紀錄打完後,醫師回來確認病歷寫作。

      (4) 臨床觀察

      • 門診步調很不一樣。跟了一個早上的門診,老師只看了七個病人。

      • 門診病人大概可以看到20分鐘。甚至花個40分鐘到1小時,只為了跟別科轉介過來的臨終病人討論,建議她不要再接受藥物。

      • 少數我目前遇過沒做PE就真的不寫,只寫vital sign在上面的地方。

      • 癌症聯合討論會在一個蠻大的會議室裡舉行。除了原先就安排好要報告的團隊之外,主持人還會直接點參與會議的醫師發表看法與建議。如果對於原先的治療方式有質疑,各科的醫師也都會直接提出,給原單位作為參考。

      • 門診有個專門用於打化療藥物的區域。環境有經過特別設計,木頭地板搭配音樂,整體而言待起來很舒服。總共有32張床,一天約可以接受40-50人次的化療,以breast跟GI的化療藥物為主。

      小結

      總的來說,在順天堂實習一個月是非常愉快而有收穫的經驗,很高興能有機會去那邊學習。醫學上的知識是一部分收獲,而更重要的,是與當地醫師、醫學生互相交流的機會。

      如同前文所述,有些習以為常的事情,在換了一家醫院之後,常常就是天差地別。而把層級拉到台灣與日本也是如此。當然我們不可以忽視制度與整體環境造成的影響,「將就」有時也只是不得不為的結果。但儘管臨床上有如此多的不得已,或許我們更應該提醒自己在面對日常routine之餘,好好借鑑其他地方的經驗。

      更也不要忘記:在醫療現場,我們永遠都可以做得更好。
      野人獻曝了一番,大家一起加油吧!
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