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相關疾患與症狀
-
簡介
在工業化國家,人們在室內的時間相當長(一天可能達22小時);而且超過半數的成人,也都在室內的辦公室中工作。因此,室內環境的品質維護,對於健康影響相當大;不良的環境,將會導致許多症狀的產生。對於醫療人員而言,辨認出患者的症狀和工作環境相關,對於診斷和治療也有極大的幫助。
名詞定義
(1) Building-related illnesses (BRIs)
- 意指患者的症狀表現和『特定建物或室內環境』相關,且該症狀符合特定疾病的診斷標準
- 其嚴重程度差異相當大,包括鼻炎、氣喘、過敏性肺炎、皮膚炎、退伍軍人桿菌感染等
(2) Building-related symptoms
-
意指患者的症狀表現和『特定建物或室內環境』有關,但無法被簡單歸類為單一的特定疾病
-
在過去,這些表現常被歸類到『sick building syndrome』,但是這個詞的表達並不精確,且可能讓人以為是建築物生病而非病人
-
患者在進入建物後,症狀可能開始出現;並在離開該建物後改善
-
常見的症狀包括
- 黏膜刺激: 眼睛(癢、流眼淚);鼻子(流鼻水、鼻塞);喉嚨(乾癢)
- 胸部症狀:咳嗽、喘、喘鳴(wheezing)、氣喘用藥增加
- 皮膚症狀: 紅疹、皮膚乾癢
- 全身性症狀: 疲倦、難以專心、頭痛、暈眩、肌肉疼痛
- 感覺症狀: 味覺嗅覺異常
(3) 室內空氣品質
- 建物(指一般住宅及非工業用途建築)內的空氣品質
- 受到『室內的釋出物質/汙染物』以及『室外空氣』的影響
流行病學
相當常見,有報告指出,超過50%的工作者曾出現至少一項環境相關的症狀。然而,實際的盛行率仍不明,因為定義及診斷標準並不明確
特定環境的暴露
(1) 學校
- 許多學校都有空調差的問題
- 容易暴露到真菌、灰塵、貓狗的皮屑、校車的廢氣
- 此外,學校也容易爆發感染,由其是病毒性的致病源
(2) 餐廳及娛樂場所
- 容易暴露到環境的菸害(二手菸、三手菸)
- 料理食物者可能會接觸/吸入抗原,產生過敏反應
- 料理所產生的油煙,也可能造成呼吸道的刺激
(3) 醫療照護機構
- 醫療照護者容易接觸到多種過敏原和刺激物,包括乳膠、藥品、清潔劑、消毒液等
特定的暴露物質
(1) 二手菸(secondhand smoke)
- 二手菸的暴露會增加呼吸道症狀、心血管事件、以及肺癌的風險
- 越來越多國家推行『公共場所禁菸』,然而仍有許多人在家或在工作時暴露於二手菸中
(2) 電子菸(Electronic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s,ENDS)
-
再近幾年越來越熱門,作為戒菸和娛樂的用途
-
由電池驅動,並利用熱將液體氣化,進而能夠被吸入
-
然而,這些產生的煙霧,可能含有毒素(ex.尼古丁及其他小分子),產生類似二手菸的傷害
-
因為目前許多地區並未限制電子菸的使用,可能會造成健康的危害
WHO及許多機構要求限制電子菸於公共及室內的使用
(3) 真菌
- 建物的真菌和潮濕,會造成許多健康的影響,包括各種呼吸道疾病,例如鼻炎、氣喘、過敏性肺炎等
- 也曾有研究指出,潮濕的建物及室內的真菌,可能和Sarcoidosis有關
(4) 其他過敏源
- 除了真菌,其他的過敏原包括塵、蟑螂、老鼠、花粉、動物的毛屑等
- 過敏原的不良反應,會因臭氧、NO2、SO2的同時暴露,導致症狀更嚴重
(5) 感染源
- 在建物內,可能會有病毒、真菌、還有細菌的爆發
- 感冒和流感病毒是最常見的感染源
- 肺結核的傳播:主要在健康照護機構、但學校也可能有
- 退伍軍人感菌(Legionellosis):經由空調系統傳播的感染
(6) 揮發性的有機物質VOCs
- 可以由許多室內的物質釋放(ex.油漆、傢俱、地毯、建材等),造成所謂的『新車味』、『新屋味』
- VOCs包括揮發性芳香族、半揮發性的有機物、揮發性的醛類
- 和上呼吸道症狀、黏膜刺激、頭痛、無法專心等症狀有關係
(7) 標準汙染物(Criteria pollutants)
-
六種常見的空氣污染物,包括懸浮顆粒、臭氧、CO、NO2、SO2、鉛
-
在室內也可能出現(外面飄入or室內產生),造成健康的影響
-
室內懸浮微粒
來自屋內的灰塵、抽菸、煮菜或加熱的燃燒產物
可能會產生呼吸道症狀 -
臭氧O3
主要來自室外的空氣;也可能來自含臭氧的空氣清淨機
急性暴露:呼吸道發炎、肺功能下降、運動耐力下降 -
CO
室內的來源:火爐、熱水器等;室外的來源:汽車的廢氣、抽菸
慢性暴露低劑量CO,會惡化心肺疾病,並產生頭痛、噁心、疲倦、喘 -
NO2和SO2
為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物,會造成呼吸道的刺激
來源:室外的空氣、室內的火爐等 -
鉛
過去,含鉛汽油/含鉛油漆/含鉛銲料是環境中鉛的主要來源,但近幾年來已經減少或被禁止
(8) 清潔劑
- 工業和家用的清潔劑,被指出和職業性氣喘及皮膚炎有關係
- 這些清潔劑通常含有多樣的有毒物質,部分為強的呼吸及皮膚刺激物
(9) 經由加熱或烹飪所產生的物質
- 燃燒生質燃料時(ex.木頭/炭/植物),會產生CO、NO2、甲醛、苯等
- 這些燃燒產生的物質,可能會造成氣喘和呼吸道症狀、呼吸道感染風險增加,甚至可能和肺癌相關
建築的因素
(1) 空調的角色
-
空調能夠定期交換室內室外的空氣,以創造一個舒適的室內環境
-
不良的空調,會影響室內的空氣品質,也會造成各種不適產生
包括:交換不足、分布不均、將戶外受汙染的空氣交換至室內 -
評估:室內CO2
→可以判斷空調是否置換足夠的空氣進入室內
→室內的範圍:500-1500ppm (盡量不要超過1000ppm)
→室外的範圍:350-450ppm
(2) 室內的溫度及濕度
(3) 建物的修繕及改建
- 在此過程中,常會產生空氣中粉塵
- 舊的建材,可能含有真菌、過敏源、化學物質(ex. 石棉、PCB)等
(4) 綠建築
- 越來越強調『綠建築』和『永續』的概念
- 注重的目標包括節能、選擇低毒性的建材等
- 綠建築本身對於健康的影響,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研究
個人的因素
(1) 過敏體質
- 若帶有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,會比較容易出現建築相關的症狀
(2) 社會心理因素
- 高工作負荷、低工作刺激、對於工作環境控制力低、支持環境差者,這樣的員工比較容易有建築相關症狀出現
(3) 性別
- 女性相對比較常出現建築相關症狀
- 可能和工作的性質、對於環境因子的敏感度等有關係
(4) 其他因子
- 年齡、教育程度、社經地位等都有可能
何時要懷疑
- 症狀的類型:呼吸道、皮膚、神經系統(ex.頭痛)
- 通常是亞急性或慢性的性質,且找不到明確的原因
問診的重點
-
這些症狀是否能夠歸類於某一種疾病(ex.感染、氣喘),或是相對不專一性?
-
這些症狀是否會因為特定的室內環境惡化?
-
是否能夠找到一個誘發性的因素?(ex. 近期整修、通氣不良等)
-
除了症狀的詢問外(LQQOPERA),也要具體詢問環境及職業史
- 工作環境的描述?工作的性質?待多久了?
- 環境是否近期有進行整修?建造?漏水?
- 是否常暴露香菸、清潔劑?環境是否有顯著的灰塵?環境是否有臭味?
工作環境的評估
-
基本的工作環境評估可以由患者執行,重點包括『是否有明顯的灰塵或漏水』、『是否有明顯的臭味』、『環境是否很悶』、『是否太冷或太熱』、『是否太乾或太濕』等
-
更完整的工作環境評估,則需要業主的配合,且需要一整個團隊到現場進行評估,且需要了解建築的使用、空調的狀況、健康的問題、並且與員工進行討論
診斷
-
先確定患者的症狀,是否能夠歸因於某個疾病診斷,或只是非專一性的症狀
-
接著,要決定該症狀是否和建築相關
需要蒐集前述的資訊,進行臨床的評估
治療
-
根據臨床診斷,給予合適的治療
-
改善工作環境的空氣品質
減少暴露(ex.灰塵/清潔劑/香水/潮濕)
調整空調系統(進氣量、溫度、濕度)
減少香菸的暴露 -
需要和業主溝通配合,並提出改善的方向與計畫
相關資源
-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
- 國家職業安全及健康研究院 NIOSH
- 職業安全及健康署OSHA
Reference
Ahasic Amy, Redlich CA (2017). Building-related illness and building-related symptoms. Retrieved 2017 Sep 7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