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床問題-PICO
-
簡介
實證醫學的第一步,就是要問一個『可以回答的問題』,後續的文獻搜尋才有方向。在實證醫學當中,最常使用的問題架構就是『PICO』,也就是本章的主題。
PICO的架構
為Patient、Intervention、Comparator、和Outcome的縮寫
- P(病人或群體)→和問題有關的對象是誰?
- I(介入/暴露因子)→檢驗方式、治療方式、風險因子等
- C(比較因子)→實驗的對照組別
- O(結果)→暴露/介入之後,與對照組的差易為何?
背景vs.前景問題
(1) 背景問題
- 與疾病相關的知識性問題,如危險因子、病程、病生理等
(2) 前景問題
- 與治療病患有關的問題,包括診斷、治療、預後、病患觀點等
主要問題的種類
(1) 治療型問題
-
確認介入治療後,對於患者的影響(症狀/預後/死亡率等)
-
例子
P:在罹患第四期肺腺癌的女性
I:接受免疫治療
C:接受標靶治療
O:兩組的預後差異、平均存活時間、生活品質等
(2) 傷害型問題
- 確定特定傷害因子,對患者的影響?
- 例子
P:成年的男性
I:有石棉的暴露史(在石棉廠工作)
C:沒有石棉暴露
O:診斷出肺癌
(3) 診斷型問題
- 確認診斷的檢定能力,是否能夠區分罹病與否?
- 例子
P:65歲以上懷疑失智症的老年人
I:接受Six item Screener檢查
C:接受完整認知功能評估
O:診斷出失智症
(4) 預後型問題
- 在特定狀況下,患者的預後狀況為何?
- P:超過65歲的糖尿病患者
I:有高血壓
C:沒有高血壓
O:對於整體死亡率、心血管事件的影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