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造成的皮膚不良反應
-
免疫性反應
機轉 例子 臨床表現 Type 1 由IgE所介導,快速產生反應 Penicillin 、抗生素 蕁麻疹、黏膜血管水腫、過敏性休克 Type 2 藥物+胞殺性抗體導致細胞裂解 Penicillin、sulfonamide、quinidine、isoniazid 血小板低下造成的紫斑、藥物造成的天疱瘡 Type 3 免疫複合物沉積在小血管,啟動補體系統與免疫細胞 免疫球蛋白、抗生素、rituximab、infliximab 血管炎、蕁麻疹、serum sickness Type 4 T cell介導,延遲反應 Allopurinol、抗癲癇藥、sulfamethoxazole 痲疹樣疹(morbilliform)、固定藥物疹、苔癬樣疹、SJS、TEN 非免疫性反應
(1) Idiosyncrasy
- 因為個人酵素的缺陷,導致不良反應的產生
(2) Cumulation
- 反應和攝入的總劑量有關
- 例子:金/amiodarone/minocycline造成的色素沉著
(3) 藥物+紫外線
- 光敏感(photosensitivity)反應
- 可能是藥物所造成的毒性機轉,也可能有免疫的成分
(4) 外用藥的刺激性
- 例如:5-Fluorouracil、imiquimod
(5) 外用藥造成皮膚萎縮
- 例如:類固醇
臨床常見的種類
(1) 發疹反應(exanthematous)
-
服用藥物後,產生麻疹樣的疹子(morbilliform)
-
幾乎所有藥物都可能造成,為最常見的藥物反應
(最常見:penicillin相關抗生素/carbamazepine/allopurinol/gold) -
通常在用藥後1周內產生
-
從軀幹開始,往四肢對稱的擴散,可能會合併發燒和癢
-
再次服用藥物後會再出現
(2) 蕁麻疹(Urticaria)
- 第二常見的反應,通常在暴露藥物後36小時產生
- 再次服用藥物後會在幾分鐘內出現蕁麻疹
(3) 固定藥物疹(Fixed drug eruption)
- 第三常見的反應
- 服用特定藥物後,在同個部位產生相同的皮膚疹
(4) 嚴重過敏反應/過敏性休克
- 最嚴重的類型,通常在給藥後數分鐘-小時產生
- 口服藥較靜脈給藥常出現
(5) 血清病樣反應Serum sickness-like reactions
- 暴露後1-3周產生
- 輕微:發燒/蕁麻疹/關節痠痛
- 嚴重:發燒/蕁麻疹/血管水腫/關節痠痛/關節炎/淋巴腫痛/嗜酸性球升高
(比較:真的血清病可能會合併低補體、血管炎、腎臟侵犯等表現)
(6) DRESS
- 暴露後2-6周後產生全身皮膚疹、臉部水腫、嗜酸性球升高、淋巴結腫大,甚至內臟器官也會受到影響(ex. 肝指數升高),細節請參考連結的筆記
(7) SJS/TEN
- 廣泛的上皮壞死和脫落,可能會造成生命的威脅,細節請參考連結的筆記
(8) 特殊的狀況
- 在EBV單核球增生症的患者,給予ampicillin會產生全身性皮膚疹
Reference
Fitzpatrick's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