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願多談型的病人問診技巧
-
作者:北醫醫學系 朱純正
前言
憂鬱症患者常常會相當沉默寡言,即使不是憂鬱症患者,也可能不願向你提供太多訊息,因此特別獨立出一篇筆記,提供實用的句子跟方法來解決這類型問診的障礙。
開放性問句及命令
- 你的憂鬱造成甚麼症狀?
- 你覺得當你”躁”時,做過哪些事情?
- 告訴我,你曾經有甚麼症狀?
- 向我描述一下,當你躁症發作時,你曾做過甚麼事情?
以下提供我與我的病人的對話當實例。他是一位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病人,有多次自殺自傷經驗,而以下是我向他詢問自殺自傷經驗時的狀況:
-
我: 當人憂鬱的時候,常有想要自我傷害的想法 (先試圖將自傷這種狀況合理包裝成”憂鬱的人
滿多會有的行為” 以降低罪惡感) 你有這樣的行為或想法嗎? -
病: (沉默)
-
我: 病歷上有記錄你曾經跑到大馬路上希望被車撞,是發生了甚麼事?
-
病: 我沒有這樣想…….(而後沉默)
-
我: 告訴我,症狀發生的時候你在想甚麼? (命令語句)
-
病: 是OO逼我的 (患者的幻聽對象) 他一直叫我去死,甚至叫我媽媽也去死……. (在這邊就可以再針對幻聽等部分開始往下挖掘)
中性話題
當你的問題變得很”精神科” 病人也會越來越逃避。如果發現病患開始逃避,可以先將話題轉向比較”不精神科” (其實就是稍微閒聊一下,讓病人轉換情緒)
以下還是舉我的這位病人
-
我: (在圍繞自傷自殺議題一陣子後) 當你想要開瓦斯與媽媽一起自殺時,心中的想法還記得嗎?
-
病: 我不想要再想OO(幻想的人)命令我做的事情
-
我: 你說你跟你媽媽感情不錯,出院的時候還有想要一起去吃火鍋對吧?
-
病: 對啊~我很喜歡吃火鍋……(讓病人講一陣子轉移話題)
-
我: 我也很喜歡吃火鍋,也超喜歡跟媽媽一起吃的(還是扣緊”媽媽”這個概念)
-
病: 是喔! (病人開始比較開心地跟我分享他跟媽媽之間的事情)
-
我: 那當初OO的聲音干擾你跟媽媽的關係,一定很困擾你 (再慢慢回去當初的話題)
-
病: 對~ 我一直叫他閉嘴,但是…….(病人開始講當初自殺時心中的想法…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