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靶藥物的皮膚不良反應
-
簡介
在過去的20幾年,許多新的標靶藥物不斷被研發,在癌症治療上帶來相當大的進步,卻也同時帶來許多新的不良反應。許多標靶藥物,尤其是影響訊號傳遞路徑的藥物(ex. EGFR、multi-targeted TKI),會造成明顯的皮膚併發症,有時甚至會需要中止治療。
EGFR抑制劑
(1) 包括Erlotinib、geftinib、afatinib、osimertinib、lapatinib等
(2) 痤瘡樣皮膚疹(acneiform eruption)
-
是此類藥物最重要的皮膚表現,約有2/3使用EGFR抑制劑的患者出現
-
以紅色的毛囊性皮疹或膿疱表現,通常沒有粉刺
-
通常和劑量相關,並在使用藥物後1周內開始出現
-
治療選擇包括外用抗生素、口服抗生素、外用類固醇等
可以依照患者的嚴重程度搭配,細節請參考連結的筆記
(3) 甲溝炎(paronychia)
-
甲溝發炎,且常合併pyogenic granuloma-like lesion
其中,又以大腳趾最早受到侵犯 -
病灶常合併次發性的細菌感染
-
治療:外用抗生素、外用類固醇、電燒、冷凍
外用Timolol、光動力治療等
(4) 其他不良反應
-
頭皮和四肢的毛髮變脆、變細、變捲;眉毛變長
-
癢、皮膚乾燥脫屑、口腔潰瘍、光敏感、蕁麻疹等
-
因為會抑制細胞的分化和修復
許多研究指出患者出現輻射相關皮膚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
Imatinib
-
能夠抑制BCR-ABL fusion protein的訊號傳遞,也能夠抑制KIT
主要用來治療CML和GIST -
最常見的皮膚疹為exanthematous papular eruption
雖然大部分繼續用藥後會緩解,少部分患者會需要停藥 -
其他不良反應
SJS、AGEP、Sweet syndrome、光敏感、色素變化等
Sorafenib和Sunitinib
(1) 功能
- 能阻斷多種不同受體,包括PDGFR、KIT、VEGFR、Raf kinase (Sorafenib) 等
(2) 手足皮膚反應(Hand-foot skin reaction)
-
在手足的摩擦或創傷處,出現過度角化或水泡病灶
-
這些皮膚病灶可能會合併感覺異常、灼熱感、疼痛等表現
通常在開始治療後2-4周內產生症狀,且在皮膚病灶出現前就有症狀 -
Sorafenib的出現比例較高
-
治療前:預防策略
將過度角化病灶去除、避免接觸熱水、避免穿太緊的鞋子、避免會對手足產生過度壓力的活動 (簡單說就是避免受壓、減少皮膚刺激) -
治療策略
-
輕度
皮膚保養、外用去角質藥物、避免接觸熱水 -
中度
可加上外用類固醇 -
重度
可能需要暫時停用標靶,並給予上述的治療
若再度用藥,則從現在使用劑量的一半開始給起
-
(3) 角質活化病灶
- Sorafenib和許多皮膚的角質活化病灶有關連性,包括keratoacanthoma、皮膚鱗狀上皮癌等,治療為手術切除
(4) 其他
- 脂漏性皮膚炎樣紅斑、頭皮感覺異常、落髮、指甲下出血、毛髮顏色脫失、SJS、多型性紅斑、甲溝炎等
單株抗體
(1) 針對EGFR以外的單株抗體,通常皮膚的不良反應較少
(2) 部分患者可能會合併有輸注反應(合併皮膚疹)、血清病(serum sickness)、不具特異性的皮膚疹等
(3) 輸注反應
- 通常在給藥後30分鐘-2小時出現
- 在第一次或第二次接觸藥物後產生
- 常合併皮膚表現,包括皮疹、蕁麻疹、癢等
細胞激素藥物(cytokine agents)
(1) 注射處反應→常見,大部分是自限性
(2) G-CS及及GM-CSF
- 和一些嗜中性球相關皮膚病灶有關,包括Sweet syndrome、pyoderma gangreosum、乾癬、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等
(3) Interferon
- 可能會造成皮膚發炎性或自體免疫性疾病惡化
- 包括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、乾癬、皮膚狼瘡、天疱瘡等
(4) Interleukin-2
- 常出現皮膚紅斑,甚至可能會進展到紅皮症
Reference
Payne AS, Savarese DM (2018). Cutaneous side effects of 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y and other biologic agents used for cancer therapy. Retrieved 2018 Oct 12th from www.uptodate.ocm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