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
-
簡介
是一種角化異常的疾病,以一或多個萎縮性斑塊,並被一圈高度角化的邊緣所圍繞(稱為cornoid lamella)。汗孔角化症有許多不同的類型,在少數個案可能會有惡性轉變。
分類
(1) 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 (DSAP)
(2) 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porokeratosis (DSP)
(3) Porokeratosis of Mibelli
(4) Linear porokeratosis
(5) Porokeratosis plantaris palmaris et disseminate
(6) Puctate porokeratosis病生理機轉
- 可能導因於不正常的上皮角質細胞增生
- 可能和基因、紫外線、免疫抑制有關係
在免疫抑制的患者,以DSP和porokeratosis of Mibelli比較常見
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
(1) 流行病學
- 是最常見的porokeratosis,女性較多(女:男為1.8:1)
- 患者通常在20~30幾歲發病
- 患者通常曾有過度暴露於紫外線的病史,且在夏天可能比較嚴重
(2) 臨床表現
-
界線清楚的斑,通常直徑小於1cm,周圍有一圈過度角化的邊緣
-
分布於日光曝曬處,包括四肢的伸側、肩膀、背
但手掌和腳掌通常不受影響 -
病灶的數量不一,從少數幾個到數百個都可能
經常造成患者美觀上的困擾
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porokeratosis
-
表現類似DSAP,但病灶不一定只分布於日光曝曬的部位
-
通常在兒童期產生(5-10歲)
-
可能和免疫抑制有關係
Porokeratosis of Mibelli
(1) 流行病學
- 是第二常見的porokeratosis
- 從兒童開始發病,且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兩倍
- 偶而病灶在成人出現,通常和免疫抑制有關係
(2) 臨床表現
- 從小而無症狀的丘疹,在數年的期間緩慢擴張
直徑可以到數公分大,在罕見的狀況可能會增至10-20公分 - 典型的分布位置為四肢,但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
- 其cornoid lamella通常很明顯,邊緣可能高超過1mm
Linear porokeratosis
- 是一種罕見的porokeratosis,是一種節段性的DSAP或DSP
- 通常在嬰兒或兒童早期出現
- 病灶通常沿著Blaschko line分布,且病灶有明顯的高度角化邊緣
Porokeratosis plantaris palmaris et disseminate
- 是一種罕見的porokeratosis,可能在任何年齡產生
- 初期表現為手掌和腳掌上出現多個小的、相對一致的斑
斑有些色素沉著,中心萎縮,且有些微隆起的邊緣
Punctate porokeratosis
出現多個小的、種子樣的角化病灶,切片下為cornoid lamella的表現
診斷
通常靠臨床表現診斷,不一定需要切片
預後
部分的患者,病灶可能會惡性轉變,尤其是linear porokeratosis或巨大的porokeratosis。因此要定期追蹤病灶,並及時處理
治療
-
大部分的患者不需要處理,除非有症狀或是有美觀的考量
-
病灶數量少,且可接受治療相關的色素變化→冷凍、電燒、手術切除
-
病灶數量多或大,或擔心治療造成的疤,可考慮外用藥物治療
包括5-FU、imiquimod、外用A酸、外用Vit D等 -
其他:磨皮治療、雷射治療、光動力治療等
Reference
Spencer LV (2018). Porokeratosis. Retrieved 2018 Sep 11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