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毛囊炎
-
簡介
毛囊炎(folliculitis)為毛囊結構的發炎,表淺結構發炎以pustules表現,深層結構發炎則以nodules表現。大部分的狀況下,毛囊炎為感染性,可能導因於細菌或真菌;但少數狀況下可能為非感染性。
細菌性毛囊炎
(1) 簡介
- 最為常見的毛囊炎成因,主要以膿疱表現
- 可能會合併癢或是疼痛
(2) S. aureus
-
是最為常見的細菌性毛囊炎成因,可以是MSSA或MRSA
-
最常分布於頭皮和臉部,上背/臀部/腳也常出現
-
若為鬍子毛囊深部的感染,稱為folliculitis barbae
以紅色斑塊上出現許多疼痛的膿疱為主要表現
(3) P. aeruginosa
- 會造成『bath-tub folliculitis』
- 在接觸受綠膿桿菌汙染的游泳池或浴缸後→8-48小時出現許多毛囊炎
- 主要分布於軀幹和臀部(接觸部位)
- 通常為自限性,約7-10天後緩解
(4) 其他菌種
- Klebsiella、Enterobacter、Proteus→和長期用抗生素治療痤瘡有關
- Aeromonas hydrophilia→玩水之後產生的folliculitis
(5) 診斷
- 主要由臨床表現、病史診斷
- 但若患者有免疫抑制→小心真菌、病毒、免疫性的毛囊炎
(6) 治療
- 給外用或系統性抗生素治療
真菌性毛囊炎
(1) Malassezia folliculitis
- 男性較多,且主要出現在年輕人,以及濕熱的氣候區域
- 以癢、單型態的毛囊丘疹或膿疱表現
- 主要分布於臉、頸部、手臂的伸側等部位
(2) Dermatophyte folliculitis
-
包括Epidermophyton、Microsporum、Trichophyton等
-
最常以tinea captis或tinea barbae表現
-
Majocchi’s granuloma
為dermatophyte folliculitis的一種類型,出現在頭皮和鬍子外
主要由T. rubrum造成,並以毛囊深部、真皮層的侵犯為主
誘發因子包括刮腿毛、外用類固醇、免疫抑制等
(3) Candida folliculitis
- 以廣泛的毛囊炎表現
(4) 診斷
- 通常需要刮KOH,也可考慮做真菌培養
(5) 治療
- 根據真菌的種類,挑選合適的口服抗真菌藥物
- 常見的選擇包括Itraconazole、fluconazole
- 皮癬菌感染可考慮Griseofulvin或terbinafine等
病毒性毛囊炎
(1) 最主要herpesvirus有關,傳染性軟疣也有機會造成(少見)
- Herpes virus:最常見為VZV (HSV相對比較少見)
(2) 臨床表現
- 以紅色的丘疹、膿疱、水疱、斑塊表現,病灶通常會群聚
(3) 診斷
- 病毒培養、PCR、免疫螢光檢測
(4) 治療
- 若為Herpes folliculitis→口服acyclovir/valacyclovir/famiciclovir等
Demodex造成的毛囊炎
-
Demodex常見於正常人的皮膚,但可能和Rosacea有關
-
Demodex folliculorum常住在毛囊皮脂腺,其腳色目前仍有爭議
→研究發現給予anti-demodex的治療後,rosacea改善
→此外,有些rosacea的患者出現很大量的demodex -
臨床表現
類似rosacea的臉部發炎性丘疹和膿皰 -
診斷
對於標準治療反應不佳的rosacea要考慮
KOH下能看到許多demodex -
治療
可以給外用permethrin、口服ivermectin等
Reference
Jackson JD (2018). Infectious folliculitis. Retrieved 2018 Oct 24th from www.uptodat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