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性眼內炎(Endophthalmitis)
-
一、簡介:
- 感染造成的全眼發炎(主要影響玻璃體和前房,因為uvea的血流豐富)
二、成因:可以分成內生性和外生性
(1) 內生性:轉移、血行性
- 在台灣,最重要的就是klebsiella pneumonia
- 通常在有肝膿瘍的DM患者身上出現
- Candida造成的眼內炎也不少見
- 重點要找出primary focus,並積極治療!
(2) 外生性:從外面帶入眼球中
- 手術後導致的眼內炎(ex. 白內障手術)
→Acute:手術後1~2周出現→staphylococcus、streptococcus
→Chronic:要小心P.acne和fungus感染 - trauma:要小心土壤來的菌種(ex. Bacillus)
- corneal infection:從corneaㄧ路往下感染
- Bleb-associated:
進行小樑切除術後,會連通眼內和結膜下,並在結膜下形成一個小水泡(bleb),因此有感染的風險,以streptococcus最常見
三、 症狀:
- 眼睛紅、痛、腫、視力模糊、systemic symptoms
- 要和非感染性的全眼炎區分,但是不容易,也容易搞錯
搞錯會很麻煩,因為非感染性的全眼炎主要是免疫造成,所以會給類固醇,讓免疫下降達到治療效果 - 可以考慮抽檢體(抽vitreous培養)
四、治療:
- systemic antibiotic廣效性抗生素
- 眼內注射抗生素IVI
- 如果感染控制不良,可考慮做PPV(pars planavitrectomy)
→何時考慮一開始做PPV呢?根據EVS研究,其依照一開始的視力做區分
→如果一開始的視力還可達到hand motion:給antibiotic就可以
→如果一開始的視力只剩下light perception,就要考慮做PPV
(參考連結: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7487614) - 如果都沒有改善,就考慮開掉!把眼睛挖掉!
資料來源:亞東眼科實習教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