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漏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
-
簡介
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慢性皮膚炎,以發紅和脫屑為主要表現,最主要分布在皮脂腺活躍的部位,例如臉上、頭皮、胸骨前、身體皺褶處。
流行病學
-
大部分在20-50歲左右,但其實從新生兒就可能出現
-
男性相對較多
-
盛行率大約為2-5%
病生理機轉
- 有遺傳的傾向
- 病生理機轉可能和M. furfur有關
- 在營養不良的患者(ex.缺鋅/B3/B6),可能會出現類似脂漏性皮膚炎的病灶
- 若非常嚴重且治療效果差的脂漏性皮膚炎,要考慮到免疫抑制的狀況
臨床表現
(1) 通常在冬天比較惡化(乾冷的環境)
(2) 部分患者暴露陽光後會惡化,但部分則會改善
(3) 病灶處會很癢
(4) 病灶描述
- 皮膚變得橘紅,看起來油油的,而且帶有白色的脫屑
- 病灶的大小差異大,邊界相對是清楚的
(5) 病灶的分布
-
毛髮分布的皮膚:頭皮/眉毛/睫毛/鬍子
-
臉上:T字部位,包括前額/眉毛/眉間/nasolabial fold等
-
軀幹:類似玫瑰糠疹及變色糠疹,常以黃棕色的patch,分布在胸骨附近
-
皺褶處:腋下、鼠蹊部、乳下等
(6) Cradle cap
- 新生兒的脂漏性皮膚炎,分布於頭皮,以紅斑、黃橘色脫屑和crsut來表現
鑑別診斷-紅色的脫屑斑塊
輕微的乾癬、膿皰(impetigo)、皮膚真菌感染、亞急性紅斑性狼瘡、次級梅毒等
病程
- 通常在夏天改善,並在秋天開始惡化
- 反覆的發作後,尤其在頭皮上,可能和禿頭有關係
- 新生兒和青春期的Seborrheic dermatitis,可能隨著長大而消失
- Leiner disease:脂漏性紅皮症+腹瀉+長不大>可能和多種先天免疫缺乏有關
治療
- 以外用藥物為主:包括Ketoconazole洗髮精、含tar洗髮精、外用類固醇、外用tacrolimus等
- 更嚴重的個案,口服A酸效果很好(但要小心不良反應)
Reference
Fizpatrick's color atlas and synopsis of clinical dermatology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