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

    Tiny Notes
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    • Search
    • 首頁
    • Notes
    • Ask
    • Latest
    • Hot
    • Tags

    口腔白色病灶的鑑別診斷

    每日 Notes
    口腔相關疾病 皮膚科 鑑別診斷
    1
    1
    1077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T
      TinyNotes last edited by

      Frictional keratosis

      • 反覆摩擦頰黏膜,導致局部的過度角化
        主要位於牙齒咬合面的附近

      • 以口腔黏膜的白色、不規則斑塊呈現

      • 雖然外觀像是leukoplakia,但這些病灶並不具有惡性潛能

      • 病理切片:黏膜acanthosis、hyperparakeratosis、沒有dysplasia

      • 不需要治療

      具有潛在癌變的病灶(OPMD)

      包括erythroplakia、leukoplakia、口腔的lichen planus、黏膜下纖維化、光化口角炎(actinic cheilitis)、慢性GVHD、圓盤狀紅斑性狼瘡(DLE)

      Leukoplakia

      • 相對常見的OPMD,以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塊表現

      • 危險因子包括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

      • 雖然本身是良性的,但部分患者會發展出鱗狀上皮癌

      • 若病灶較小、不均質、切片高度dysplasia→建議切除
        若病灶較大、患者無意願、切片輕度dysplasia→保守治療、密切觀察

      • 儘管手術切除,仍可能局部復發或出現SCC→持續追蹤觀察

      • Oral proliferative verrucous leukoplakia
        是一種罕見、侵犯性強的非均質性白斑
        表面有疣狀、多病灶、生長緩慢,且有60%會轉變成惡性

      Oral submucous fibrosis

      • 為慢性、進行性的癌前病灶,以口腔的廣泛黏膜下纖維化表現

      • 主要在嚼檳榔的人出現

      • 早期以口腔黏膜的燒灼感表現
        接著出現潰瘍、疼痛→最後黏膜萎縮、變白、變硬
        可能會合併leukoplakia、erythroplakia的病灶

      • 纖維化的範圍可能會延伸到軟顎、懸壅垂、舌頭
        嚴重的患者可能連咀嚼、講話、吞嚥都會有困難

      • 治療
        無有效的治療方式,戒檳榔是最重要的

      口腔的Lichen planus及lichenoid lesions

      • 根據一篇Systemic Review,患者癌變的機會範圍在0-3.5%
      • 可以以頰黏膜的蕾絲狀的白斑(Wickham striae),或是牙齦邊緣的潰瘍表現

      口腔的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

      • 在DLE的患者,約有15-20%的患者會影響口腔黏膜

      • 病灶可能以白色的斑塊、銀白色的疤痕病灶、潰瘍等表現

      • 診斷需要靠切片

      口腔的慢性GVHD

      • 口腔是第二常受GVHD影響的器官(僅次於皮膚)

      • 患者罹患口腔癌的機會會升高

      • 可能以黏膜發炎、牙齦發炎、口腔疼痛、白斑、潰瘍、黏膜萎縮等表現
        患者的唾液腺功能也常受影響,導致口水分泌變少、口腔乾燥
        口腔周邊組織硬化,可能影響嘴巴的活動

      • 治療
        外用類固醇、外用calcineurin inhibitor、止痛藥物等
        要密切追蹤是否產生口腔的鱗狀上皮癌

      口腔的鱗狀上皮癌

      • 口腔的腫瘤,以鱗狀上皮癌最多

      • 在東南亞地區盛行率高,男性較多

      • 危險因子包括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、HPV感染等

      • 大部分的腫瘤會從OPMD發展出來(ex. 白斑、紅斑等)
        初期沒有症狀,後來可能出現潰瘍、硬塊

      • 常見的部位包括舌頭側邊、下唇、口腔底等

      • 早期辨別病灶的口訣:RULE
        Red/Ulcer/Lump/Especially when in combination or if indurated(摸起來硬)

      • 任何懷疑的病灶或變化→切片檢查!

      口腔念珠菌感染candidiasis

      (1) 是常見伺機性感染

      • 主要在老年人、化療、放療、免疫抑制、AIDS的患者出現

      (2) 常見的菌種為C. albicans

      (3) 有兩者表現的形式

      • 白色的口腔念珠菌感染
        偽膜性念珠菌感染(鵝口瘡thrush)、hyperplastic candidiasis

      • 紅色的口腔念珠菌感染
        Atrophic candidiasis、median rhomboid glossitis、angular cheilitis、linear gingival erythema等

      (4) 偽膜性念珠菌感染(oral thrush)

      • 是最常見的口腔念珠菌感染的型態,以聚合的白色斑塊表現
      • 通常能夠用紗布刮除,並露出底下的紅色基部

      (5) Hyperplastic candidiasis

      • 相對少見,以隆起的白色斑塊表現
      • 相較於oral thrush,這些白色病灶無法用紗布移除

      (6) 診斷

      •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診斷;若有廣泛病灶要注意患者的免疫功能

      (7) 治療

      • 通常給外用藥就能夠控制的不錯(ex. Nystatin、azole類口內膏)

      Hairy leukoplakia

      • 為EBV造成的口腔白斑病灶,主要在HIV感染患者出現
      • 非癌前病灶,且無法經由紗布刮除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