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人:楊陞
就讀學校: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六年級
實習地點:National Hospital for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, Queen Square, London, United Kingdom
實習期間:10/07-11/01/2019
NHNN介紹
National Hospital for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(簡稱NHNN)的前身為1859年成立的國家癲癇醫院,選址即位於大英博物館附近的Queen Square,後來經過數次擴建及整併,於1990年命名為National Hospital for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(簡稱NHNN),於1996加入NHS及併入倫敦大學學院(UCL)附屬醫院系統(UCL Hospitals NHS Foundation Trust)。
英國公醫制的介紹可參考Tiny Notes上王亭婷學姊的分享,在此不詳述。NHNN在NHS系統中是最後線的神經科專門醫院,即本醫院所收治的病人皆是透過家庭醫師(GP)、地區醫院轉診而來(特別研究計畫的研究對象不在此限)。因地處首都市中心,交通十分便利,許多病人從英國大小城鎮來求診,也因此醫院周邊的旅店也有特別給病家的住宿優惠以減輕負擔。
我會選擇NHNN外放主要有幾大原因:(一)UCL的神經學領域排名世界前五,且和院內的幾位曾在UCL神經科或研究所深造的學長姊都獲得不錯的回饋、(二)NHNN作為英國最大的神經科醫院,可以看到各種case、最先進的研究及技術、(三)英語系國家、收費比美國醫院便宜很多、想去體驗倫敦生活、見台灣朋友。
實習內容
Movement Disorder team
我被分配到Movement disorder team,團隊組成為四位專精動作障礙疾病的consultants(相當於VS)、兩位foundation year(簡稱FY,舊稱house officer,相當於R)、兩位UCL醫學生及我。臨床事務及學習主要跟著FY,每周只會見到consultants兩次。
動作障礙團隊每周有兩次consultants查房、三次以上會議、兩次neuro OSCE。總體而言當team事情不多,所以有很多機會去不同team學習及跟有興趣的門診或神外刀,可以很有彈性的安排學習內容。
查房(Ward rounds)
每次查房約一個上午/下午,團隊會先在醫院咖啡廳集合,consultant會請每個人一杯茶(也可以點咖啡但~我~們~在~英~國~),FY先介紹team上的住院及預住院病人,接著討論未來治療計畫。很特別的是consultant非常了解及注重每位病人的社經情形及可能的困境,也會先有共識待會查房如何跟病人說明現況及接下來的治療步驟。在bedside的時間不多,主要是consultant向病人解釋目前的病況及下一步。我們team上的住院病人幾乎都是來做血液透析或survey免疫疾病,很少處於急性期。
Neuro OSCE
FY指定team上的動作障礙住院病人,學生做完整history+PE/NE,並根據發現去鑑別可能的疾病,FY會在旁提示及總結。由於NHNN的病人通常病史長且複雜,所以很吃對movement disorders的了解才可能differentiate出來,更不用說是全球每年數例的罕病,一生可能就見這次。不過OSCE學習的重點在於排除較不可能的病及納入較可能的,思考邏輯的訓練過程。我遇到的病人都非常和藹可親,會在問病史時給小提示,不然常常沒頭緒。
全院Case Demo
每周一次,consultant會帶著一位病人來到講堂,不給任何提示下學生要開始問病人問題(present illness, history, review of system, etc.)接著輪流上來做需要的NE,最後consultant再給解答。病人通常意識清楚且有能力理解問題,但由於英國多元的地方腔調,有時候需要多講幾次學生才聽得懂。人生第一次英文NE就是在台上做腦神經檢查囉。
門診(Clinics)
NHNN一大學習精華就是門診。這裡的神經次專科分得很細,像是動作障礙門診會再分general movement disorder, ataxia, Parkinson’s disorder,眼科會再分ophthalmology, neuro-ophthalmology。一個診最多兩位學生跟診,因此需線上登記要跟的診。每位病人通常半小時起跳,因為consultant會再問一次病史並做NE。學生通常不太能接觸病人,但在每位病人離開後會有足夠時間讓我們問問題。
NHNN是最終轉診醫院,所以consultant會在給出診斷後,規劃一份完整的未來治療計畫,除了給病人知道也讓病人回家後的地方醫師能有治療的方向,轉診制度落實的非常踏實。也因為全英國醫療體系都是使用NHS的電子系統,所以每位醫師開出的診斷和處方都能查到。有趣的是,我在英國的時間剛好處於NHS系統推動全面電子化的階段。但病人的轉診單通常是地方醫師掃描成電子檔的手寫信,開啟就要一段時間,加上醫師通常字跡很潦草,要弄清楚內容就先花上一段時間。
神經學研究所(UCL Institute of Neurology)
NHNN隸屬UCL醫院系統下的神經部,與UCL的神經學研究所(UCL Institute of Neurology)共同坐落在ㄇ型的Queen Square廣場。醫院和研究所的連結緊密,很多研究生同時也是醫院的醫師或員工,每天也有很多課程可以旁聽,有很基礎的神經生理到臨床的神經影像。講師也會介紹自己手上的轉譯醫學研究,內容非常精彩。通常這些課程是(繳了很貴的學費的)研究所學生才能上,我們只要有員工證也能去旁聽,超值得!
中風病房(Stroke ward)
滿特別的是,因為醫院性質NHNN沒有收治急性中風病人。若是TIA或acute stroke,會被送到幾條街外的UCL附設醫院(和NHNN同一個醫院系統)的hyperacute stroke unit(HASU)。HASU設置在急診部,可以作溶栓及機械取栓等,但配置上沒有中國附醫腦中風中心新且完整。
若是性質特殊,需特別治療的腦血管病患才會被轉診到NHNN的stroke ward,如AVM、Moyamoya,做後續治療。
國立癲癇中心(Chalfont National Epilepsy Center)
很幸運的我參加了NHNN一年一次的國立癲癇中心參訪。這是一個一日的行程,包含交通和午餐。Chalfont National Epilepsy Center位於倫敦市郊,建築規劃類似中國醫學生會去見習的草屯療養院。顧名思義,此處專門收治難治的癲癇病患,其中許多病患會來住約一周的單人病房,裏頭配有24小時的錄影機及腦波監測,幫助醫師精確定位病灶。另外這裡也有一台專門給癲癇治療及研究目的的MRI。中心裡的建築和病房採光良好,採用很多木頭元素,盡量讓病人住的舒適。中心裡常駐的是專精照顧癲癇病患的NP,他們的工作也包含24小時看著監視器和腦波儀(六至八小時換一班)以便病人發生意外時能當下安撫及處理病人。
如何申請
語言資格:有興趣的同學可以google 「National Hospital for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+ medical elective」,題外話其他英國醫院外放也是這樣搜尋。另外UCL醫院系統只接受雅思,不接受托福,標準請上網尋找。
不過!因為疫情關係許多program可能會被取消或延期,就請申請人多加注意。
雜記
通常到國外外放的同學會安排豐富的旅遊行程,但因為之前有來英國旅遊經驗,加上英國物價實在太昂貴,所以我的外放除了朝聖披頭四故鄉利物浦外,幾乎都待在倫敦城內。
若你是想趁外放時去英國遊歷,倫敦是很好的駐點,因為每個國內目的地都可以從倫敦搭火車或是客運到,只要夠早買票通常可以用幾英鎊買到車票。而待在倫敦其實一點都不無聊。作為歐洲第一大城,豐富的歷史文化、自然景觀、娛樂資源(熱愛音樂劇的朋友會在這散盡家財),還有非常非常非常用心找應該可以找到的美食?